2021年,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支持配合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具体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
1. 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设备资产管理智能化、精细化
(1)完成进口科教用品管理系统(一期)、设备管理系统(三期)的验收,完成进口科教用品管理系统(二期)、设备管理系统(四期)和大仪平台升级的立项,开发工作顺利推进。
(2)升级设备管理系统与大仪共享系统,完成与采购中心多平台对接、学校“资产一张图”工程对接、新增资产计划及大仪论证等功能模块的升级,原有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
(3)完成设备管理系统和进口科教用品管理系统移动端在微校园上线,提升了用户体验。
(4)实现实验室材料类物资验收的线上管理,稳步推进通用办公设备购置审核、大仪预约使用移动端、大仪测试收费对接财务、大仪物联网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2.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1月,以风险受控为核心的实验室HSE管家系统开始建设,内容包括危化品管理、气瓶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培训准入等模块,该系统正处在测试阶段。
9月,实验室安全检查现场打分系统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对接实际工作需要,将教育部安全检查12个板块153个检查项合并浓缩,形成8个板块101个检查项,并设计成适合平板现场操作的图形化操作界面,进一步优化安全检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为实验室安全评星评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11月底,经过前期调研、沟通和征询,“实验室安全视频检查平台”项目正式启动并开始建设,拟将化学、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国光、基础、药学等8个院系约600间实验室的视频信号将接入平台,实现PC端、手机端24小时对实验室监控视频的实时查看。
二、设备管理工作
1.尽职尽责,扎实做好设备资产全流程管理
(1)截至2021年11月30日,2021年已完成设备验收建账共计19571台件,总值50457.60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617台件,总值25694.38万元);完成600份大仪开放共享测试服务合同审批及登记。
(2)按照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要求,审核我校机关部处、直属单位、附属单位、后勤集团、校医院等单位使用学校预算资金采购通用办公设备的购置计划。
(3)依法依规做好设备报废处置工作。采取集中报废审批、清单竞价、建立责任回溯登记制度、增加上门服务频次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报废设备处置时效,全年处置报废设备16156台(套),原值约2.12亿元。
(4)开展清理及加快处置全校待报废设备的专项工作,实现了全校实验室待报废设备一周内搬离实验场所和集中存放管理,上百个风险源被迅速消除;为落实巡视整改要求,组织完成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E1、E2、F2区部分房间内设备清空,及时将空间腾退给分析测试中心和集成电路学院。
(5)严格执行校内质量体系设备设施管理,完成全校质量体系内7个院系11个实验室的例行检查,并邀请质管办专家现场指导,重点检查抽查科研生产设备、设施、计量检测设备,对台账内科研设施、科研生产设备和计量检测设备实现全覆盖监管。全部实验室对检查组的检查反馈都进行了及时整改和反馈,纠正措施落实率达100%。
2. 多策并用,持续推进大仪对外开放共享
(1)完成2022年全校新增设备类资产计划(含车辆)汇总及报送工作,包括通用设备636台套、专用设备144台套、车辆9辆。
(2)严格落实源头管控,继续实行全校集中论证,优先支持学院(学科)共享实体平台的大仪,鼓励通过购买测试、化验或加工等服务代替购置大仪。2021年1月,33个单位集中申购1296台套大仪,集中论证后通过1277台套,驳回19台套,核减数量占比0.9%,核减预算占比2.4%。另一方面,针对少数经认定确属于科研急需的大仪申购,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采取“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分散论证模式,尽可能缩短科研急需设备购置周期,努力确保重要科研任务不受影响。
(3)按照“重实效、重质量、重规范”的原则,不断完善学校年度大型设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全面提升学校大仪管理水平。2021年度全校大仪考核(共33个单位、899台大仪),评出7个优秀单位、44个优秀机组,并评出全校7个考核不合格机组,充分发挥大仪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4)继续推进全校科研仪器有偿服务,有效促进设备开放共享。组织并完成2021年度学校大仪开放服务收费标准审批工作,新批16个二级单位的243项共享服务收费标准,其中166项为新增收费标准,77项为调整收费标准。目前,我校实施有偿使用的仪器设备达1493台套,原值合计13.27亿元。截至2021年10月,全校开放共享服务收入达2984万元。
(5)在2021年度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的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全国25个部门,346家单位),我校获评良好,获85万元后补助经费奖励。
3. 优化流程,实现免税进口业务全流程跟进管理
(1)确保学校进口设备不受政策及疫情影响。2021年执行“十四五科技创新减免税政策”,其新政策于11月初颁布,期间不能正常办理免税进口。为了不影响学校科研进度,积极研究海关政策,办理税款担保手续及退税手续各153笔,解决了学校科研的急需。同时,疫情期间,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及时制定有效应对举措,对设备进口业务全程跟踪与督导,截至11月底,签订外贸合同272份,合同总额约14639.8万元。向海关申请免税264笔,减免税约2100多万元。
(2)办理进口设备到货手续800余台套,生化特殊物品申报5笔,配合海关对学校进口设备货物开箱查验2次,配合洪山区商务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全校到货进口设备开展消杀、核酸检测、排查工作。对各院系及附属医院等单位的监管期内进口设备进行了督促自查。
(3)为规范合同管理,草拟了《华中科技大学进口科教用品委托代理合同管理细则》及《进口委托代理合同模板》;在进口设备付款方式中,财务制度要求为货后付款,用户为了及时支出经费避免经费被收回风险,大部分用户(据统计,每年70%以上的用户)都选择预付款方式,从而增加了风险概率。经多次反复与财务处、采购中心沟通协调,协助修改《华中科技大学进口科教用品财务结算管理办法》,目前已初步修改完成,实施后可以解决用户预付款风险的问题。
(4)加强进口设备管理培训。今年10余次到各学院面对面组织交流培训,通过现场深入探讨、互动、答疑,提升进口管理队伍业务能力。
三、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
(一)常规工作不守旧,于细微处创新优化提质增效
1.公开透明,高质量完成第十二届实验技术成果奖评审
组织完成了第十二届实验技术成果评审与奖励工作,在往届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申报材料线下线上公开展示的环节,受到实验技术人员的欢迎,认为既有利于互相观摩学习,也有利于评审过程公开透明。最终有50项实验技术成果获得奖励,其中特等1项,一等12项,二等26项,三等11项,均产生于实验教学和公共服务第一线,且发挥了较突出的应用成效。
2. 以评促建,教学实验室工作考核指标优化、“扰民”更少
完成2019-2020年教学实验室工作考核(2019年考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开展,与2020年考核一并进行),39个院系考核结果均合格,其中A等6个,B等28个,C等5个。
本次考核有两个变化:
(1)评价指标体系作了优化简化,强化提高水平导向。从原来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条件保障、实践教学、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标志性成绩案例和考核材料准备情况等6个一级指标(共计31个二级指标),改为组织队伍、条件保障、人才培养、持续改进、主要成果和示范辐射等6个一级指标(共计23个二级指标),;
(2)考核方式进行了改进,提高效率,减少“扰民”。专家组结合各单位提交的教学实验室工作总结,以及平时报送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完成考核,减少了去院系考查的环节,减轻了院系准备考核材料的工作。
3.统筹整合,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成效进一步提升
组织对2020年及以前的28个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结题验收,建设经费共计3027.2万元(其中校拨经费2225.3万元,学院配套801.9万元),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1571台套,原值2976.57万元,资产化率98.4%。验收专家认为,本批次验收项目整体完成质量以及应用成效等方面,均优于往年。
做好对2021年31个在建项目的监管,基本都按计划执行,目前预算执行率已达94%。2021年项目的显著特色是更加重视顶层设计、统筹整合。例如整合多家实验教学单位需求,依托网络与计算中心建设 “实验教学公共云平台”,改变原来各个院系习惯各自为阵,自建自管教学服务器平台的方式,用更少的投入,建设了更高性能的服务器资源,院系需求得到满足,且不出场地、不出维护费用、不出管理人员,服务器资源通过校园网开放共享,利用率大大提高。该平台自11月23日投入使用以来,已有船海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6家教学单位提出了使用申请。
启动2022年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继续实施建设成本校院合理分担机制,加强教学实验公共平台建设,侧重解决设备老化问题。目前已完成申报项目现场考察工作,申报单位正在根据专家考察意见调整优化方案,即将组织评审立项及报批工作,保证项目能按时启动,按期完成。
4.改进评审方式,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兼顾质量和效率
为既能保证申报项目的质量和专业性,又能降低实验技术人员申报项目的时间成本,2022年实验技术研究项目评审立项方式作了调整,改往年实设处组织集中评审为院系推荐评审(学校根据各单位实验技术人员规模和实验室建设水平下达项目控制数)。目前已完成项目申报和院系评审工作, 即将报批立项。
(二)重点工作不畏难,从实际出发务实推进
1.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工作
2021年9月,中央巡视组对学校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验室设备老化等学生反映强烈问题解决较慢”。在主管校领导指导下,实设处立即针对此问题制定了的具体整改措施,包括:(1)核查梳理全校实验室设备老化状况及工作状态,包括分别基于年限与功能状态老化的台套数、原值及院系分布,占在账设备比例(11月30日前完成);(2)着力构建学校投入、院系投入、社会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自2022年起的5年内,每年设备更新总投入比2021年提高10%-30%,使实验室设备老化问题得到有效改善(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措施制定后,实设处迅速组织院系全面排查实验室老化设备,提前完成集中整改阶段任务,核查梳理出全校实验室设备老化状况及工作状态(基于年限老化设备共计23663台套,原值2.078亿元;基于功能状态老化的设备共计9235台套,原值6932.03万元),为后续整改工作锁定了目标,奠定了基础。
2.牢记初心使命,全力推进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建设工作
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项目建议书于2020年12月23日获教育部批复。为尽快推进大楼建设工作,争取早日解决部分院系教学实验室面积不足、房屋结构异形难用、布局分散等困难,实设处立即着手大楼使用需求计划编制工作,经过反复与院系沟通研讨,多次与本科生院、基建处等部门会商,学习借鉴国内外实验室(楼)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趋势,落实主管校领导召集的专题会议及校基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和要求,会同本科生院征求校教指委实验室分委专家们的意见、建议,编制了《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使用需求计划》(草案),已提交给学校领导层参考决策。
为提高实验室(楼)建设和管理相关人员对实验大楼建设中技术环境和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复杂性的认识,增进对国内外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的学习和了解,实设处于2021年5月组织召开了 “高校实验室(楼)设计、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来自约20家湖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的基建部门、资产与实验室部门领导40人,以及来自我校约40个院系、中心以及基建处、总务长办工室、房产处、本科生院、科发院、实设处、同济医学院、国际医学中心办公室等单位有关人员180余人,还邀请了行业公司专家代表,共计220余人参会。此次会议是跨部门的联合会议,主题突出,内容务实,直击痛点,在湖北省高校实验室行业引起热议,认为是一场跨行业、多层次、交叉立体化沟通会,是一场多维度多角度的集体思考会,是各抒己见、合作共赢的共识会,对促进湖北高校实验室(楼)建设工作定有裨益。
3.精心组织,全国高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5月23日,“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六届全国高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在青岛落下帷幕。华中科技大学共有8件作品获奖(其中自由设计类一等奖1项、三等奖7项,商业路演铜奖1项),取得了该赛事中一等奖“零”的突破,并获得“优秀团体奖”,成绩名列前茅。
为激励学校实验技术队伍自行研制教学仪器设备解决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实设处近几年采取了系列举措,包括:在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实验技术研究项目中优先支持含有自制仪器设备的项目;在教学实验室考核工作中设置自制仪器设备的评分项。本届大赛,实设处组织专家组对全校申请参赛的作品进行了初评,保证了参赛作品的质量,不仅获得史上最好成绩,参展期间更获得了众多高校、厂商的青睐。
(三)部处间协同工作不懈怠,从大局出发高效完成
1.协助本科生院完成双创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验收
对14家单位教学实验室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支撑情况进行了梳理,撰写《基于学科、专业的高水平双创实验(践)平台验收报告》,协助本科生院完成国家双创基地项目验收。
2.协助人事处加强和完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协同人事处完成获批的2021年51个进人指标的第一轮招聘,已经招聘到位37人,另14人正在补招中。
完成2022年实验技术人员补充计划的收集与前期论证,形成2022年全校补充57人的建议方案,已报送人事处。
3.协助总务长办公室编制教学实验室年用电定额
组织全校实验教学中心梳理确认实验教学用房信息,包括建筑物名称、房间号、使用面积、房间名称、年用电量等。目前我校本科教学实验用房总使用面积为80058.43平米,房间总数为1050间,年用电量约998万度。该项工作为总务长办公室牵头的水电气管理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2021年4月,以实验室安全物防技防研讨为引领,推动院系和实验室对标规范要求找差距、补缺口,筑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技术防线;5月,以教育部检查组实验室现场检查为契机,制定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奖励两项制度,完善“样板间式”检查的组织形式、量化细则和结果公示,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源头管控机制和过程闭环机制,进一步推进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1. 召开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
12月中旬,召开全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会议,校领导、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督查组、院系安全管理员及部分院系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学校实验室安全年度工作,交流院系管理经验,提出2022年工作重点与要求。
2. 制定两项实验室管理制度
5月末,学校接受教育部检查组的现场检查,检查发现实验室安全隐患27项,学校按期完成了全部整改事项,并制定了《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奖励暂行办法》《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暂行办法》两项管理文件,以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源头风险管控机制和管理过程奖励机制。
3. 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9月-10月,开展以“安全有我 安全为我”为主题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应急演练、知识巡展、安全员沙龙、DIY活动、知识竞赛等六大板块,并开辟网上宣传专栏。全校理、工、医、管等学科的30多个院系,千余名师生到现场参加活动,万余人次观看线上直播,参与人数及活动影响再创新高。
编制4期《实验室技术安全简报》,内容包含实验室安全检查评级挂牌、危化品安全管理及分类储存,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通报分析、教育部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院系实验室安全工作报道、实验室安全文化月盘点等众多主题。《简报》以邮件或QQ群发等方式送给各院系书记、院长、分管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安全管理员。
整理、编印《实验室技术校内安全管理制度汇编》、2021年度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会议资料《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工作实例汇编》,制作《实验室气瓶使用安全知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知识》等专题PPT培训资料。
4. 持续进行物防技防建设
4月,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实验室安全装备生产及信息化开发相关企业,组织院系就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危化品管理、实验室安全设施智能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工作研讨,协助19个院系单位102间实验室梳理监控、存储柜、气瓶柜、通风橱、生物安全柜、安全设备设施等物防技防需求710余项。
组织实施实验室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项目建设,完成生命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及东十一楼走廊通风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总经费165万;完成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全改造项目,总经费170万;组织开展2022年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复评、结果公示等工作,完成能源、生命、航空航天、建规、基础、动物中心六个单位的建设立项,总预算1320余万元。
组织开展2022年实验室技术安全保障条件建设项目立项评审工作,支持16个单位的16项目建设,用于建设剧毒暂存间、危化品暂存间、通风系统、集中供气系统、实验室物防技防等,总经费360万元。完成2021年及以前立项的16个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
5. 优化细化“样板间式”检查
持续开展“样板间式”安全检查,保持“固定检查明细、多次定点检查”模式不变,在保留“固定实验间样本”的同时,新增了“非固定实验间样本”,按季度轮换,以扩大“样板间式”安全检查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实验间对标定量化检查体系,找差距、补短板,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在检查人员的配置上,采取分片负责,交叉复核的方式,让检查结果更全面均衡;在检查结果综合评价上,采取加权平均计算,近次检查权重高,远次检查权重低,以鼓励实验间持续改进。
开展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分片定点检查、校领导和政府部门的不定期抽查、教育部要求组织开展的自查自纠等。上学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53次,出动检查人员156人次;下学期,以分片、交叉方式,累计完成对183间实验室703人次的安全检查。全年下达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通知52份,整改条目数474条。
6. 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
(1)化学安全准入管理:办理了768份共计6764.45升/公斤易制毒化学品、359份共计1258.666升/公斤易制爆化学品的申购备案、5份麻醉精神药品购买证明;处置化学类危废39批次,203吨。
(2)生物安全准入管理:完成了8个科研申报项目的实验活动风险和实验场所资质审核;邀请武汉市计量测试检定研究所对生物安全实验室16台生物安全柜开展了年度检测;协助完成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A2实验室备案;处置生物类危废30余吨。
(3)辐射安全准入管理:向生态环境部重新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目前尚在办理中;办理2批次环境影响登记备案,涉及新增3台射线装置;办理11台射线装置的豁免管理备案;编写辐射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完成63台射线装置、12枚放射源、2个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年度监测工作;组织50名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更换个人剂量牌338人次。
(4)特种设备安全准入管理:组织开展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培训与取证考试,共51人通过考试,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A);组织集中开展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定期校验工作和废旧气瓶处置工作,现场拆装校验安全阀217个,收集处置废旧气瓶50个;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新注册登记压力容器26台,叉车1台,停用压力容器2台,注销压力容器4台;邀请武汉市锅检所和特检所对实验室特种设备开展定期检验,现场检验压力容器17台、起重机械12台、叉车1台。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