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验室】公卫预防学科优,实验中心也一流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掠影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作为全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单位,秉持“追求卓越,促进健康”的学科定位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建成了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整体实力雄厚。
一流的学科孕育一流的实验教学中心,一流的实验教学中心支撑一流的学科。华中科技大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1年,2009年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被推选为预防医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筹建的牵头单位,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预防医学专业中唯一一所来自985高校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中心遴选为全国预防医学类唯一代表在全国示范中心十年建设成果展示大会上汇报交流。在学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年度考核中,也多次获评优秀。在2023年教育部开展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2018-2022年)总结考察中顺利通过验收。借力于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及与理论教学、科研平台融通共享,预防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实践连续四届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2018年连续二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建设宽口径实验教学平台,引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构筑“宽口径教学平台”的总体构思,公共卫生学院在全国率先打破小专业界限,将场地分散、资源有限但重复浪费严重的各系所本科教学实验室整合,人、财、物集中,组建统一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检验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和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从“大公卫”、“大预防”角度构建病因检测、生物学效应检测和疾病控制监测三大实验教学模块,设置相应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以综合性、分析性、设计性实验逐步取代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有机整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实验室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性培养。
通过暑期预防战略实习及数据统计分析分期、分批为临床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不同层级的学生(本科生、七年制、八年制等)提供优质的综合实验教学环境,促进基础、临床、预防多方医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和融通应用,不断强化临床专业学生的“预防”意识和实践技能,筑牢“预防”理念。
教学-科研平台互补融通,助力本科教学
实验中心在刘烈刚、郭欢主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实行主任负责制,统筹调配实验教学资源,接受校院的直接领导和管理。在校院两级支持下,中心积极开展实验室建设,引进、更新仪器设备,持续改善本科实验教学条件。“生物学效应检测评价创新平台项目”建设中心增配全波长酶标仪,取代了老旧、稳定性差传统的722分光光度计,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减少了试剂消耗,减轻了环境污染压力。基于无线扫描技术的三维交互式营养配餐评价系统系统(含食物模型、仿真菜和可实时更新的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库及网络版膳食计算软件),将学生从枯燥而繁重的机械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回归膳食营养评价实验开设的初衷,促进营养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落地应用。升级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大幅改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荧光功能的扩充,带领学生在学有余力之际开展进一步的机制探讨。在现有“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与处理”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基础上,进一步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分析与处理为主线,打破学科界限,建设VR智能实验室和多功能VR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着力培养学生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能力及实验室智能化、集成化、模块化管理水平,并在今年完成实验室环境改造。2024年,通过积极申请,获批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健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设备更新项目,其中公共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子项目获批经费4827万,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实验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强调与科研平台的互补融通。以示范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互补共享的教学-科研平台,通过项目导师制向本科生全天候开放。学院“环境与健康”教学部、环保部重点实验室及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中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因台套数少、测定周期、操作复杂等限制无法充分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但通过参观、示教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结合实验中心针对性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通过大创、毕业设计等项目促进教学、科研平台的融通共享和全天候开放,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
发挥A+学科优势,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强化一流本科建设
充分发挥A+学科师资优势,通过以院士、杰青、长江、四青等一流学术人才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教育思想大讨论、内培外引、名师示范、开坛布道、交流研讨、教材编写等,将教师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带进课堂和实验教学,积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具有内生活力的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革提供指引和方向。
在实验教材《预防医学实验教程》的编撰过程中,主编陈国元教授(中心前主任、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和副主编姚平教授精心组织全国专家,对教材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补充和更新,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和主流,一直得到同行广泛采用和好评。中心组织各系所主任牵头自编《预防医学综合实验》,进一步打破专业界限,促进各学科知识在“大预防”、“大卫生”背景下的综合应用,更全面地训练和提升了学生的预防医学综合实践素养。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中心与时俱进,在刘烈刚教授的带领下,姚平、代玲玲、汪静等老师依托真实案例,编写脚本,通过调查、分析、检验与验证过程的虚拟再现和互动推演实现多学科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机交融,于2019年开发出交叉的综合性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与处理应急演练与实训系统,并取得“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与处理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著作权。该系统针对本院2015级至2019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已累积授课约1200人时数。开放共享以来网上做实验超过16000人次,累计浏览量30990人次。2020年,该实验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相关成果于2021年获评学校第十二届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疫情期间,基于“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与处理虚拟仿真实验”等虚拟仿真项目及网上相关公选课程的开设,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现场应急意识。实验中心作为关键支点,有效促成了“社区-学院-专科医院-CDC实习基地”现场应急联合实训体系的完善,促进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在疫情危难关头激励、引领学生挺身而出,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区消毒、物资调配、入户排查及网文创作、科普路演,系统参与样本采集、数据录入、流调统计和决策研究设计,将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为防疫建言献策。
积极开放服务本科生实践,支持创新创业取得佳绩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同时作为本科生创新实验基地。中心团队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保质保量完成计划内实验教学任务之余,积极承担预防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学院规定大学生必修)等大量的课外科研训练工作,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得到实战性训练和实质性的提高。中心通过对实验教学内容与条件不断改革与完善,以及教师队伍的真心付出,促进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中心为全国大学生公卫技能大赛提供设备支持及专业指导,助力学院团队斩获2018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和公共卫生基本理论单项奖,2019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决赛特等奖和“临床基本技能”、“公共卫生基本理论”、“公共卫生案例分析”3个单项奖。近3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6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29项)。2023-2024年指导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预防医学赛道全国金奖一项、银奖一项,铜奖两项。
可谓是:公卫预防“双一流”,实验中心亦争优。技术革新不停步,创新实践居上游。
作者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姚平 代玲玲 汪静
审核: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