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述职有感5:述职考核新作为 加压蓄力再出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7 点击量:

述职考核新作为  加压蓄力再出发

           ——参加2022年度工作述职考核会议有感

余 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述不同

“述职的时候,多讲自己做了多少事,加了多少班,跑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测评成绩自然就是劳苦功高的。”以前,常听到外单位一些“老手”传授年度述职的“套路”,可惜这种偷懒的套路在实设处根本行不通。

我们实设处述职的“与众不同”是:岗位职责没变,就看师生满意度提高了没有;任务总量没变,就看工作效率提升了没有;模式流程没变,就看工作方法改进了没有。李处首先从19个方面回顾了全处工作的新变化,我听了不禁暗自感叹:今年的成绩单收获好多啊!在处领导的言传身教下,每个人的述职都能发现新作为。冯老师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提高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定量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令人耳目一新;李老师使用“桑基图”一网打尽综合办的全部业务,给人“一览众山小”的惊喜;杨老师运用“利他思维”让安全管理对象理解严管就是厚爱的道理,也使我不由自主地换位到被管理者的角度同频思考工作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受到大家革故鼎新的启发,我用“两大突破”汇报了去年印象最深的2个变化:一个是,多年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取得了突破。稳妥处置了多年悬而未决的14台车辆;完成了首批10台“双边账”设备的下账,为后续400多台同类设备的处置提供了模板。

另一个是,设备报废审批流程实现了分级授权的突破。记得刚接手这个岗位时,就遇到老师用教代会提案的形式反映学校老旧设备报废积压的问题,当时我就开始思考,如何从根子上解决报废处置审批周期长的问题。根据原来的工作流程,设备报废涉及领用人网上申请、全校公示调剂、单位设备管理员审核、专家组鉴定、4个职能部门审核、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终审、实设处回收处置实物等15个环节。1台设备从申请报废到回收处置,正常办理周期约2个多月,其中,校级会议会签候会和审批约需3周时间。按照管理学“活化的否定”原理,哪些要素是可以极限删减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专门学习了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上位法,调研了解清华、复旦、武大等兄弟高校的做法,对整个审批链条上的各环节审批时长进行数据分析,2020年撰写了“简政放权,推行分级授权审批制”的工作思考。2021年10月,尤校长来华科工作后,提出设备报废审批能否不上校级会议的课题。国资办广泛调研,恰好看到我在《雪泥鸿爪》第2期文稿中的数据和案例,将此纳入工作参考。去年9月,学校印发《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吸收了我们设备资产处置的工作建议,使原来2个多月的报废审批周期压缩到3周内,实现了质的飞跃,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开放提问考智慧  延伸思考大有为

如果说用PPT发言只是实设处述职的“开胃菜”,那开放式的提问答疑绝对是同台比武的“重头戏”,而且要求8分钟的时长至少3人提问,“越尖锐越好”,这也是与其他单位述职显著的不同。从往年犀利的“交锋”看,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者有之,穷之以辞而观其变者有之,咨之以计而观其识者有之。在猛烈的“炮火”中,台上台下同时陷入“头脑风暴”,大家的眼神也聚焦了、手机也放下了,人人都要思考问题,各种思想火花相互碰撞,或于无声处听惊雷,或于精彩处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虽说我平时工作思考比较多,自认为本职业务没有盲区,但真站上讲台接受提问的那一刻,心里还是有点惴惴不安的。果然,高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捏了一把汗:“科里面负责信息化项目的赵老师马上休产假,你现在接手了主要工作,打算怎么做?”有道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啊”,高老师和我一个办公室共事多年,这么专业性的问题一下子就指出了我的短板。如果谈具体做法吧,我接手不久,谈不出什么有深度的见解;谈下步打算吧,又容易陷入空洞;这个问题还真有点尖锐棘手!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老老实实围绕学好新业务作答:从科室业务分工看,信息化建设是我唯一没有实操过的,但好在赵老师已经把工作想在前面,将相关业务梳理成了十几个文档的“业务指南”,包含了主要的流程、操作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非常专业和详细,看了能懂,照着能做。去年底,我就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和对接相关工作了,今年准备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不让信息化建设在自己手里“断线”。回答完毕,我用期待的目光望向赵老师,希望她能再给一些补充建议,好让我借机多取点书本上学不到的“真经”,奈何赵老师只是莞尔一笑,好像在说:相信你可以的!同事们也用掌声给予我鼓励。

下来以后,没有了临场应变的压力,高老师的提问反而引发我进一步的思考:对个人来说,信息化工作到底需要怎么做呢?比如,每个月底例行性的与财务处、国资办对账和月报工作,我将其形象地比喻成学生做作业,第一重境界是把作业做完,肯限期内加班即可;第二重境界是把作业做对,要耐心、细心和精心对待;第三重境界是把作业做好,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形成像赵老师梳理的“业务指南”,把普适性的做法汇集在一起,像更新数据库一样更新自己的问题清单和对策清单,这样做一次精进一点,积跬步必能至千里。由此发散开去,可以将设备验收建账、进口管理、报废处置等业务存在的共性问题梳理出来,或制作操作教学视频,或嵌入提示信息,统一集成到设备管理系统中,这样即便是第一次办业务的师生,也可以由系统“包教包会”了,既帮助师生解决了不懂、不会、不熟练的问题,又帮助我们职能部门降低了驳回率和咨询率,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可见,信息化建设的舞台大有可为呀!

奋楫勇驾逆水舟,求变求好谱新篇

“什么是好的述职?什么是好的PPT?好的述职和PPT包含哪些要素?什么问题是好问题?”李处在会上提出了4个思考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发言展示了不同的理解。在实设处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机关的大潮中,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每个人都能从他人的智慧中吸收营养,从集体的交流中获取力量,这也让我在实设处大家庭里不断成长。

一年来,在“A-B两点工作法”的指导下,在全处同事求新求变、锐意进取精神的感召下,即便是日常工作,自己也努力追求常规工作创新做。上学期末,校领导在主持处置工作小组会议时提出,对424台已达最低使用年限而未超过3年的设备进行复核。这项工作如果简单做,只需要逐台设备看实物,了解损坏的原因和是否还有维修使用价值即可,有使用价值的就留用,没有使用价值的就再次上会进行报废处置。我感到,校领导决策的出发点是要“过紧日子”,既要避免资源浪费,又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需要在众多矛盾中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平衡点。一是节约与安全的矛盾。从物尽其用的节约角度看,设备即使功能老化,远超报废年限,只要仍有旧物利用价值,应尽量减少报废、推迟报废,榨出最后一滴“油”。但从实际安全角度看,设备老旧失效,会导致隐患频发,增加安全风险和事故诱因,应及时报废,杜绝“带病运行”。比如,UPS电源、消防器材,以及涉及超低温、高温、高压、辐射、危险生化品的设备;在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使用的饮水、食品加工、运动器械、空气调节和净化类等影响师生身体健康的设备;医学检查、急救、分析监测、疫情防控类设备,等等,安全标准应该大于节约标准,损坏以后该报废还是要报废。二是隐性科教价值与显性资源消耗的矛盾。有些用于科研的设备,在获取科研数据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课题结题后进入闲置状态,调剂给校内其他单位也没人要。如果暂时保存,将来可能还可以用于科研教学任务,但放的越久,零部件更新和维修启动的难度越大,尤其是最低使用年限为10年且体积巨大的超高、超重设备,长期占用宝贵的实验空间,对维修资金和实验空间的显性消耗较大,这类设备应综合考虑显性和隐性需求,确定合理的暂存时长。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于是乎,自己深入10个单位面对面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师生们对设备报废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运用“JIT生产管理法”关于“依据生产浪费,对设备进行淘汰、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的理论,重估学校设备资产配置和淘汰的合理性、必要性。并结合平时工作中遇到的设备报修问题,提出了区分3种情况11个类别设备确定报废审批条件,实现了三方受益:一是把校领导“过紧日子”、从严控制审批的想法变成了工作落地的办法;二是把院系对有些特殊设备报废处置的意见建议落实到工作中,降低了安全风险;三是坚持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做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一步提高了设备报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我们的工作思路受到国资办和院系师生的一致好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在李处的大力倡导和率先垂范下,实设人已经将“求变求好求创新”的价值追求内化为一种工作习惯,每一次年度述职都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崭新的,充满朝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