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高校机关部门都会召开年度职工考核述职会,但类似“领导讲话开个场,职工依次念个稿,最后随便投个票”的形式,在一些部门屡见不鲜。对述职者而言,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过是三五分钟亮个相、走个场,台上自说自话独角戏,要么空话套话一箩筐,要么碎碎念的流水账,总结内容乏味可陈。对其他人而言,既然讲的不新鲜也没营养,自然听的没兴趣也没收获,加上不用互动提问动脑筋,除了偶尔礼节性鼓个掌之外,整个会场氛围沉闷枯燥。有的交头接耳三心二意,有的聚精会神把玩手机,有的恍若所思神游天外,更多的则是盼着会议早点结束各奔东西。凡此种种,成了此类述职形式下的“众生相”。虽效果不彰,但由于省心省事好应付,一些部门常年乐此不疲,以至于考核述职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
为让年度述职考核真正发挥“承前启后、革故鼎新”的作用,同时讲究工作效率、打造高素质队伍,实设处于2021年1月12日召开了年度职工述职考核会,以“常规工作创新做”的管理理念精心组织会议各个环节,把传统述职会开成了别具一格的“比武会”、“答辩会”和“培训会”,有效推动了述职工作从低效应付到高效求实、从单向输出到多向互动、从各说各话到共同研讨、从枯燥沉闷到生动有趣的多维转变。到底是何情况,下面就为您一一道来。
以“创新比武会”践行崇实求新
前些年,实设处有的职工述职时习惯拿着稿子从头念到尾,虽然实际工作很努力,功劳苦劳也不少,但所讲内容却像流水账,如“全年审核XXX笔合同,金额合计XXX万元”“完成XXX笔验收,原值XXX万元”。。。巴拉巴拉说一大堆也没留下什么印象,反给人感觉是“照本宣科、陈词滥调”。
近年来,为了“以变求新、以实促效”,李震彪处长强调年度述职会场要成为彰显工作创新、体现工作实效的“比武台”,每人不仅要讲工作的质与量,还要讲与上年相比的进步与变化,全处上下都要基于“A-B两点对比法”(A点代表某项工作改进前的状态,B点代表改进后的状态)汇报年度工作。述职过程要求掐表计时,干部每人15分钟,职工每人8分钟,忌低头念稿,宜PPT讲演。只讲“干货”,见筋见骨,重点介绍“新变化新成效”。比如,“岗位职责没变,就看师生满意度提高了没有;任务总量没变,就看工作效率提升了没有;模式流程没变,就看工作方法改进了没有;考评内容没变,就看遗留问题解决了没有。”
今年述职会也延续了上述要求,通过每人述职时晒的 “家底”,实设处各岗位工作的“今昔对照图”也依次呈现出来。以大仪论证工作为例,以往是被动型服务的“碎片化”分散论证,从年头办到年尾,现在改为主动型服务的“打包式”集中论证,不仅加强了资源配置整体统筹,避免了低水平重复购置,也减少了“长流水、碎片化”签字审核等事务,提高了效率。又如,设备报废工作改回收入库后集中竞标的旧模式为引入第三方参与盘点,不经回收入库直接清单式竞价的新模式,时间、人力、财力节省一半以上,而且有效规避了人工搬运风险,一举四得。再如,由于危废运输车属于特种车辆,必须夜晚才可上高速行驶,学校以前常按化学危废处置公司指令,“夜晚装车、夜晚出城”,安全隐患较多。为实现“师生安全放首位,危废物品不摸黑”,安全管理团队开动脑筋、多次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在安全第一、成本合法合理的原则下,改“夜晚到、夜晚走”为“夜晚到、白天装、夜晚走”模式,既保障了师生安全,也方便了院系工作。
以上种种,不一而足。当然了,各人绘制的“对照图”有清晰夺目的,也有比较模糊的,最终考核打分孰高孰低,大家心里都有了底。
以“答辩研讨会”培养勤思善问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往年述职完毕,一般由处领导提问或点评,时长两三分钟,其他人则作壁上观。今年互动环节有了新要求,每位述职者必须接受台下众人轮流即兴提问。即根据会场座次,某人提问后,下一个问题就轮到其身边同事即时提出,并且提问者应聚焦实际工作出“难题”,要“真问、敢问、会问”,越“麻辣”越好;述职者要结合实际案例来答辩,要“不虚、不空、不偏”,越“直白”越好。
由于互动时长7分钟,因此每位述职者面临的问题一般有2到4个。台上如何从容应答尖锐问题是个考验,台下如何即兴提出高水平问题同样是个挑战。
“有句话说‘比懒惰更可怕的,是低效率的勤奋’,作为处领导,平时工作中你是如何指导下属避免这方面问题呢?”“你刚才说,建立三方高效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师生满意度。请举一个实际进口工作案例来证明一下。”“综合办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你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忙而不乱呢?”“我校在科技部大仪考核中已经连续三年获优,来年实现四连优你有没有信心?制定了什么计划?”。。。。。。会上,类似上述有一定难度且不乏深度的实际问题依次抛给台上相关人员,若是巧问妙答,会赢得掌声连连,反之则稀稀拉拉,略显尴尬。因此,除了问答双方,也激发了会场上其他人的兴趣与思考,“接下来该不会也有人这么问我吧?” “换做是我,该怎么回答呢?”
随着会议进行,一场以问题为导向、台上台下齐“忐忑”、每人都置身其中的“头脑风暴”“智慧碰撞”也同步展开。只有心中有数,方能言之有物。如果实际工作经常“划划水”“不流汗”,此刻就会面临“红红脸”“直冒汗”之窘境。因此,对每个人而言,其平时工作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还是“下马观花”“脚踏实地”,就在多向互动的善问妙答中一览无余。同时,这种务实高效的多角度对话过程,也引发了参会人员的全方位思考和工作启发。
以“学习培训会”助力充电赋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今年的述职总结,李震彪处长除了强调创新和实效,还倡导大家交流分享岗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以起到集思广益、充电赋能的学习培训效果。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述职会上,各路人马纷纷各显其能,亮点频现。比如,设备科团队以使用绩效为导向,以年度考核为抓手,灵活运用管理学“PDCA目标质量环”方法,科学构建考核体系,着力在“抓两头、促中间”上下工夫,全面提升了学校大仪管理水平;安全团队将“SWOT方法”“海恩法则”学以致用,针对以往安全检查“漫灌式”“游击式”缺陷(常错常犯、屡错不改,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创新推行定量化“定点样板间式”检查,针对各院系隐患较多的实验室房间定点定期反复检查并给予量化评价,同一房间比进步,不同房间比优劣,促进了各实验室房间安全管理比优学优的意识提高,效果明显;实管科同仁利用“决策矩阵”研讨实验室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定性化管理向定量化管理、行政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有效转变;综合办人少事多,但借助“时间四象限”、“甘特图”以及“SMART标准”等方法统筹工作节点,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新加盟实设处才一个月的郑建武老师不禁感叹,“这样的述职会真是别具一格,有案例、有理论、有实践,参会者在学习中充电赋能,在分享中感悟提升,真是干货满满,受益匪浅。”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次别开生面的年度述职会,只是实设人砥砺深耕、求新思变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实设处持续推进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比如:
----探索并形成具有华科特色的大仪开放共享“1-5-5模式”,加强校院两级大仪开放共享平台实体化建设,全校大仪年均机时、机时达标率、共享服务收入等重要指标逐年提升。2018年至2020年,在科技部财政部大仪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我校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并实现全国高校“三连冠”。
----强化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进入国内第一方阵。2014年以来,实设处通过科学构建安全管理组织、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等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抓实“5个一口清”、安全软硬件支撑条件、安全预防等三个重点环节,形成“一三三管理模式”。在近年教育部组织的“飞行检查”中,获得专家肯定。
----积极作为,促进教学实验室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切实改善教学环境及设施水平,通过深入调研院系实际困难与需求,科学编制“本科公共实验大楼”规划方案及报告,积极配合基建部门上报教育部,并于2020年底获教育部批准。
----持续提升单位管理服务效能。2015至2020年,在校机关工作流程设计与再造竞赛中,实设处连续四届均有业务流程优化项目获评“优秀项目”或“优胜项目”;学校机关和直属单位年度考核中,实设处多次进入优良行列;2020年,实设处主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单位人员服务满意度”网上测评,各科室“优良”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2012年开始每年编纂实设处工作集锦,将单位十余年的重要业务、数据及大事记全部收录入册,既实现了单位政务信息主动公开,也打造了部门业务 “百宝箱”;单位工作研究文集《雪泥鸿爪,棠棣花开》已编印2期;全景记录实设人2020年“战疫”烽火的《封城抗疫,实设实记》文集独具特色,广受校内外有关人士好评。
----2014年以来,先后邀请校内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校党委办公室以及北大、清华、港科大等诸多专家学者,来实设处开展培训讲座。内容涵盖中国文化与创新创造、管理团队执行力、公文写作、行政办公礼仪及相关业务等方面。
----在国内同行、校内教工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近几年,国内三十余所知名高校同行纷纷来实设处调研,处内人员也常受邀到外交流经验。此外,因被实设处的特色文化建设所吸引,近两年校内就有三位高学历青年教师(均为博士学历,其中两位为副教授)先后加盟并展现才华。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体实设人将继续以“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师生满意”为目标,在求新求变中不断追求卓越,为服务好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广大师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讯员:余凯 杨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