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化学废液量较大,成分复杂,可能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及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实验室常见废液,包括酸碱废液、含铬废液、含镍、铜、锌等金属离子废水及有机溶剂等。
一、酸碱废液的处理
酸碱废液是实验室废液量最大的一种废液,当酸碱废水中仅含有H + 和OH- 时,可以采用酸碱中和的方式进行处理,使pH 达到6.5~8.5,即可排放。
二、含有镍、铜、锌等金属离子的废水处理
含有镍、铜和锌的废水都可采用化学法进行处理,通过加入NaOH 或Ca(OH)2进行沉淀,达到排放的标准。但是含锌废水和含镍含铜废水不能混合排放,因为Zn 是两性金属,Zn( OH)2的沉淀最佳酸度值是pH= 8.5,若pH 过高,Zn (OH)2就开始溶解,如果与Ni2 +、Cu2 +混合排放时,就会由于沉淀pH
的差异导致沉淀不充分,而Ni2 +、Cu2 +沉淀的pH值不受其它重金属沉淀所需pH值的影响,沉淀比较充分,容易达到排放标准。
三、有机溶剂及废液的处理
高分子合成实验室常用到的有机溶剂主要有无水乙醇、丙酮、石油醚及少量的甲醇等。对于含甲醇、乙醇类的可溶性溶剂,由于这些溶剂能被细菌分解,可以用大量的水稀释后进行排放。对于丙酮、三氯甲烷等废液,可采用蒸馏的办法,收集流出液,密闭保存,回收使用。对于不能自己处理的,要进行分类保存,送交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处置是关系到环境安全、师生身体安全及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要做到科学收集、分类存放。在实验室不能完成处理的,密闭保存,贴好标签,交管理部门统一回收,依法处置,不允许随意排放、丢弃和乱堆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