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解读 - 正文
实验室安全管理之“八防”

来源: 发布:2021-09-23 点击量: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2014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其中第54条内容有: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的安全包括防水、防火、防毒、防腐蚀、防触电、防爆、防环境污染、防野蛮作业等方面。下面就简单说说这些方面的内容,如能做到这几点,将有效的减少和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1.防水

每个实验室都配有一次性水、纯水、高纯水或制水的仪器如蒸馏器、纯水机。作业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忘记关水龙头的,或者是突然停水后打开水龙头忘记关闭的。应定期检查制水仪器,防止有漏水的情况。

2.防火

实验室有各种火具如酒精灯、电炉,还有FID气相色谱仪能产生火的仪器。这些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那么在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应结合燃烧的三要素——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在使用火的时候就要消除火源附近的助燃物以免引起火灾事故。

当发生火灾进行灭火时同样要结合燃烧的三要素,去掉其中一个阻止燃烧。

火灾分ABCD四类,每一类火灾使用的灭火器都应区分开,而且每个实验室都必须配备灭火器,灭火器应定期进行检查。

3.防毒

在使用有毒物质的时候,应了解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使用方法和应急措施。

一切药品和试剂都应有与其内容相符的标签,剧毒物品要严格遵守“五双”制度(双人管理、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人记帐、双人把锁)。

例如,在配制硫酸溶液的时候,要戴好防腐蚀乳胶手套和防护眼镜,使用玻璃容器盛装,将酸加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加入酸中,边加入边搅拌,待冷却后装入试剂瓶中。若硫酸溅到皮肤上则用抹布擦拭干净后再用大量水冲洗。像配制硫酸溶液,就应考虑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各个注意事项。

4.防腐蚀

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如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都具有腐蚀性。使用腐蚀性的溶液会对实验台、实验仪器腐蚀。在使用这些溶液的时候,就应做好防护措施。若溶液滴在实验台、实验仪器上,应及时用抹布擦拭干净。使用后的废液要用容器进行回收而不是乱排乱放。

5.防触电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中我们都要防触电。

首先,从用电设施上说起,电源插座必须接地线,大功率仪器、电器设备必须接空气开关,实验室整个用电必须有漏电保护开关。

其次,在使用电器设备时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和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电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在对仪器进修检修或维护时,必须做到“三步曲”——停机、断电、挂牌。

最后,使用完毕后,应关闭仪器设备电源使之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6.防爆

易爆类的药品有苦味酸、高氯酸、双氧水等,像这类药品应单独存放,不应和其他易燃物品放在一起。用玻璃仪器在电炉上进行加热时,要将玻璃器具外壁的水擦拭干净,需要放玻璃珠的,应放玻璃珠防止玻璃器具破裂。进行易爆炸的操作时,例如用奥氏气体分析仪分析爆炸性气体时,爆炸瓶外须装上防护网。烘箱内严禁烘烤易燃易爆的物品。

7.防环境污染

一般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有废液、废气、固体废物。虽然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相对生产车间要少得多,但是我们应从自我做起,从每一点做起以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实验室产生最多的废弃物要属废液了,实验室使用后的没有用的溶液不能直接排放到废液池中,应先用废液桶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例如调废液的pH,含有重金属的废液用另一种废液进行置换中和后再排放到废液池,这样会减轻污水处理的难度也会减少处理成本,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固体废物包括废弃的药品、废弃的试剂瓶等,废弃的药品要集中收集起来再处理,而不能直接丢到垃圾桶,废弃的试剂瓶应当用水冲洗干净后再丢掉。

废气的处理难度较大一些,但是有一些简单的方法也可以保护环境,比如在实验室放置活性炭、放置一些吸收废气的盆景等。

8.防野蛮作业

野蛮作业就是不按操作规程作业。野蛮作业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那么防止野蛮作业最好办法就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说每一个操作规程都是用前辈们的经验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来执行。有的人觉得自己对工作有经验,有时候会偷一下懒,殊不知这种行为正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事故的三要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控制住了这三要素,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