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喜迎党代会·辉煌的六年】共享赋能创新 建设高效能仪器设备资源统筹体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

本文2024年11月27日刊发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链接地址:https://news.hust.edu.cn/info/1002/54080.htm



学校高度重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不断开拓创新,强化高效能仪器设备资源统筹体系,为深化有组织科研、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六年来,校院两级开放共享实体平台蓬勃发展,全校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稳步提升,年度共享服务收入逐年递增,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18年至2024年,在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学校获评四次“优秀”、二次“良好”,成绩长期居全国高校前列。


做好顶层设计 完善健全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体制机制


纲举目张,共享制度更完善。学校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件要求,引导、规范仪器设备资源统筹管理和开放共享,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华中科技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华中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华中科技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申购论证管理办法》《华中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开放服务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等,涵盖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体制、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合同管理、收费管理、开放基金和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为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04E1


执本末从,体制机制更健全。2023年我校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校级决策会议是学校公共科研条件平台建设运行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依照“三重一大”程序对涉及学校公共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审议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成立校级平台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校级平台建设与规划及运行中的重大事项,主任由分管科研校领导担任。这一办法大大提高了学校开放共享平台的统筹规划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


强化资源统筹 提升仪器设备资源投入使用效益


精细管理,分级论证有实效。为进一步加强全校仪器设备资源统筹配置,提高使用效益,2019年以来,学校对大型设备申购实行分级论证,单价50万及以上设备执行校级集中论证;单价50万以下设备执行院级论证,报学校备案。申购论证坚持“最少、必须、共享”原则,强化查重评议,充分考虑校内现有同类设备的使用效益,拟购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及对应的场地空间、技术与管理队伍、上下游相关条件配套及风险防范措施等情况,确保设备使用效益。六年来,学校大仪集中论证,审减重复拟购大型仪器设备超过300台套,节约财政资金约4.5亿元。


12BEC


国产优先,国家需求是导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助力科研教学团队解决进口设备“卡脖子”问题,学校在论证和采购环节坚持国产设备优先原则,国产设备能够满足需求的应购置国产设备。2018年至今,我校新增10万及以上设备5947台套,总原值约30.4亿,其中3774台套为国产设备,占比约为63.5%。在这些国产设备中,新增学校自主创新研制的自制设备总原值达1.72亿元,为精密重力测量、医学质子加速器等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视人才培养 着力打造卓越实验技术队伍


聚焦高素质实验队伍培养,重视能力提升。六年来,实设处共举办主题培训、应急演练、知识巡展、知识竞赛、安全检查现场讲评、访谈观摩等培训活动400余场,数万人次参加,培育出许多本领过硬、敢于创新的实验技术人才。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单光子照明系统”中部分激光器发生故障,实验技术人员自行研制固体激光器,将其耦合进蔡司系统光纤并导入显微镜光源端,成本很低、成像效果良好,目前该设备已稳定使用2年,并推广至其他单位使用。


打造高水平技术团队,加大专业化技术服务人才内培外引力度。截至2023年底,全校在编实验技术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70%,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近30%。2023年成立冷冻电镜校级共享平台,聘请马聪教授任平台主任,面向全球成功招聘3名工程师,均为行业拔尖人才。


建立高效能评价体系,保障实验技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每年开展大仪使用效益考核,获评优秀机组可作为晋升实验技术系列高级职称的条件;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薪酬管理,共享服务收入部分可用于实验技术人员绩效奖励,开放共享平台人员薪酬待遇持续改善,工作积极性持续提高。


以信息化赋能,助力开放共享提质增效


从零到一,信息化赋能开放共享。2015年,为提高全校大仪共享信息化管理水平,实设处推出了全校性大仪共享网络服务系统1.0版。2017年又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编制的系统和数据规范进行升级改造形成2.0版,与国家网络平台数据对接,并被化学、物理、光电等多个共享平台直接采用。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运行,实现了学校大仪共享信息化工作从0到1的跨越,也为我校2018年至2023年获科技部财政部大仪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四优二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提质增效,智慧化管理初见成效。为了实现“让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以数据赋能驱动管理服务效能提升。2018年以来,实设处团队结合学校实际,按照“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理念,积极推进全校大仪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在学校网信办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设处对现有大仪信息系统不断升级完善,在智慧化管理、智能物联网、大仪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加强平台建设 支撑有组织科研教学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开放共享公共平台建设。2022年,学校利用教育部贴息贷款项目资金大力建设校级公共科研教学条件实体平台。近年来,我校共享平台有力支撑了校内外科研教学团队,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和引领世界科技前沿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分析测试中心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历经二十年发展,已成为具备国家级实验室资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专业化检验检测机构,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分析测试中心每年支撑学校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0余篇,尤其是支撑学校发表的NSC正刊论文占其总数的70%以上。校内测试服务遍及24个院系的近500个课题组,校外服务包括药企、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高校等近150家单位。分析测试中心为材料学院、机械学院、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的数个项目提供支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助力这些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2024年,分析测试中心寒暑假期间所有仪器全方位开放,自主上机7*24小时开放,更好地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等提供技术支撑。


10A59


先进微纳加工开放共享平台对标国际一流,致力于打造具备华科大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先进微纳加工公共科教平台,支撑学校开展顶天立地研究和卓越工程师等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开展了涵盖光电子、微电子、MEMS、异质异构集成器件与芯片的研究与开发,从原型器件与芯片的制备、封装,到测试表征,提供全流程、全链条的加工与检测技术服务。平台面向校内外单位开放共享,为企业和高校等提供服务,为我国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成果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平台服务对象包括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重大科研基地;光电信息学院等10多个院系、258个科研团队;北京大学等60多家校外单位用户;支撑了我校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以及综合交叉学科等一流学科建设。


实验动物中心开放共享平台按照学校“面向需求、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开放共享”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实体化管理与专业化运维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支撑学校科研教学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实验动物中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一流实验动物科研条件平台支撑,承担了年均2000余项科研项目的实验动物供应与饲养繁育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学校相关科研教学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


学校在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将继续紧紧围绕我校发展战略规划,在促进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提升使用效益上进一步探索创新,提升学校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管理服务水平,努力为学校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公共条件保障与服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 李洁琼 杨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