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四高校交流学习,共促实验室管理发展
为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深化高校间管理经验交流,2025年3月5日至7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李昕率调研团队,先后赴天津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吉林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聚焦实验技术队伍发展机制、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等主题,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创新路径。
天津大学:制度赋能安全,创新驱动队伍发展
调研团队首站抵达天津大学,受到天津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邵岚和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教务处相关科室负责人热情接待。邵岚详细介绍了天津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的部门结构、职能以及队伍概况,并分享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天津大学建立的“实验室分级分类安全管理系统”和“三全四报管理系统”成为调研的亮点,这些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准与高效。此外,天津大学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上的经验,如“青年工程师培养计划”和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等,也为调研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调研团队参观了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学习了该中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构建独特实践教学育人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

南开大学:文化筑基安全,服务优化管理
南开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李长利分享了“制度定底线、服务促管理、互联网+促改革”的治理理念。南开大学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将安全培训融入科研组会,安全整改融入巡视工作,并通过“强意识、降存量、换包装、改习惯、进柜子”的危化品管理模式,有效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南开大学将“互联网+”管理手段与柔性服务相结合,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副处长张金分享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培养的思路和经验,通过压实职责,多维评价,多途径激励,促进实验技术队伍快速成长。张金同时介绍了南开大学开创性开展的大模型AI教学项目情况和下一步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彰显南开大学与时俱进不落潮头的面貌。

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南开大学实验室安全实训基地,深入考察了南开大学创新融合VR、AR、MR技术,打造“零风险试错”培训模式,构建高度还原的实验室事故模拟场景的安全教育管理创新举措。

吉林大学:分层动态管理,多维提升队伍效能
吉林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处长魏立志对华中科技大学调研团队表示欢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张欣、本科生院教学运行办公室主任姜湧、环境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孙翔宇等详尽介绍了吉林大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成果。吉林大学构建“建制实验室—功能实验室—实验分室”三级动态实验室管理体系,实现系统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支持开发开放创新实验项目,并逐步引入AI技术优化实验课程设计,基于解决“真问题”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安全管理方面,吉林大学以危险化学品“五双”制度、生物安全全流程监管为特色,形成技术安全、治安消防等多维管控体系。实验技术队伍实行教学、科研、平台岗分类管理与多层次培训,通过安全课题研究、校内外研修等方式推动队伍专业化发展。

哈工大:网格化治理,源头管控风险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部长王海洁对华中科技大学调研团队表示欢迎,副部长房永志介绍了哈工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哈工大通过“网格长—网格员”制度、安全宣传大使团及“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天天有任务”的常态化活动,强化责任落实。针对危险源管理,哈工大依托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闭环治理隐患,通过建设统一的视频监控、气体监测、消防联动等风险预警系统建立风险预警的“信息化驾驶舱”,结合安全简报、双百米安全知识巡展、大篷车进校园实操演练等创新宣传形式,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夯实学校实验室安全基础。

调研总结:互鉴共进,赋能发展
此次调研深化了校际合作共识,为构建高校实验室治理共同体注入了新动能。李昕表示,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四所高校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我校实设处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实设处将结合调研成果,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持续优化管理服务效能,推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技术队伍高质量发展,为“双一流”建设筑牢安全基石与人才支撑。
(文:吴敬 杨小献)